原因二:安倍内政外交两手“硬”
安倍能维持高支持率,和其奉行的强硬内政外交路线有莫大的关系。自2004年小泉下台以来,日本政坛出现了“七年七相”的乱局,首相走马灯似地换,无领导力的日本成了国际笑话,也让日本民众厌烦不已。安倍上台以来,无论是在开动印钞机的经济问题上,还是在钓鱼岛这样的外交问题上,其说一不二的做派都让日本民众耳目一新,所产生的效用和普京上台一扫叶利钦时代颓势的情形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安倍内阁“大胆的金融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激活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确实给日本经济注入了一丝生机。特别是安倍推行的加大公共工程投资的政策,在聚拢人心方面的作用确实立竿见影。安倍不但把民主党原来所有停下来的工程全部上马,而且再加拨出很多预算修桥铺路。建筑行业一下子就有了非常非常多的订单,而建筑行业是乘数效果很大的行业。民主党执政的时候,建筑业雇佣人数从900万下降到600万,安倍上台后不但反弹到900万,而且一下子人手不足起来,因为光东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一下子就是3兆亿元大概是1800亿人民币的工程量。增发货币的金融政策则拉低了日元汇率,对出口产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所以大企业非常拥护安倍的政策。而日本的系列公司制度决定了,安倍只需要抓住大企业就可以了,小企业自然会跟随。
此外,安倍在外交上也很活跃,近年来主办七国集团峰会、促使奥巴马访问广岛、在全球领导人中抢先拜见当选后的特朗普,这些动作都在日本国内获得了好评。从目前的日本政局看,短期内安倍对自民党仍有很强的掌控力,党内能和他分庭抗礼的政治人物几乎没有。这在派系林立的自民党历史上并不多见。而在野党目前处于颓势,缺乏足够分量和知名度的领袖人物,尚难以对自民党构成实质威胁。安倍的执政地位总体上是比较稳固的。
另外,政治分析师称,安倍不受欢迎,但其所在政党却能够赢得足够多的选民的信任,从而在选举中成为大赢家,导致这种矛盾局面的原因在于,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带领的新党“希望之党”未能挑战成功,而在野党的分裂,以及对朝鲜局势的不安情绪,也都使得选民倾向于更稳妥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