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缘》 章节介绍
有一种小说,它让人忘却烦恼,令人心生向往。这部小说的名字叫《血缘》,是作者齐鲁阿丁编著的一部优秀作品。《血缘》第10章主要内容介绍:建工跟着二叔一起去大姑家拜年。二叔一路上板着脸不说话,只是用浓眉下面那双漠然的眼睛偶尔看他一眼。这让他感到非.........
《血缘》 第十章 藏马山 在线试读
建工跟着二叔一起去大姑家拜年。二叔一路上板着脸不说话,只是用浓眉下面那双漠然的眼睛偶尔看他一眼。 这让他感到非常沉闷。建工只是在刚来的那天晚上见他开心地笑过一会儿。其实,在他生活中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想到二叔多年以来就一直这样孤身一人过日子,他也感到没话可说。二叔穿一件又大又厚的黑棉袄,肩膀和后背上粘着许多黄尘,左袖子空空地摆来摆去。西边是明晃晃的水库,看不到远处的堤坝。他给二叔扑打几下身上的尘土。二叔这才说:“这件棉袄还是那年我到你家去的时候,你妈给我做的呢。”一会儿又说:“我在咱家里是混得最差的一个,连个家也没有,所以,无论在什么人面前,我都不说话。村上管谁都比我混得好,我没有资格评论别人。我又是个残疾人,哪里也去不成,不然的话,我也会像你爸爸和你三叔四叔他们那样,到外面去闯荡闯荡了。你回去以后就跟你爸爸说,以后我不会连累你们,让他放心好了,只要你们这些人过得好就好了,不要为我担心。”建工不知道他说的是气话,还是真心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一种彻底的无奈。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二叔也上东北去的话,或许真的会带回一个女人来呢。
大姑住在水库南边的土山上,年前爷爷带他来过。吃饭的时候,大姑盘着腿坐在炕头上,眼睛里似乎闪着过去一些零碎的影象,感慨母亲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就早早去世了,是她这个当大姐的一手把弟妹几个拉扯成人。她为建工的父亲在外这么多年却没回家来看望她而唏嘘不已,说他早就把她这个姐姐给忘记了。
回家以后,叔侄俩又去了继义家一趟。
初三这天刚吃过早饭,巧生就笑盈盈地来接建工,说她爸爸妈妈让他过去。走在去小湾村的田间小路上,他又记起去大姑家的情景,说:“几个叔叔和大姑他们对我父亲好像都抱有成见。前些年大姑曾经托人捎话,让我父亲送她一双煤矿上发的那种高筒的黑色绝缘塑胶鞋,但是连父亲的一句话都没有收到。三叔说,他那年到我家去,本来有机会留在煤矿上当工人,可是父亲没答应。后来他还写信,跟我父亲要一件小夹袄,父亲一直也没给他寄来,所以他才一气之下上东北去了。”
“哦……那二叔怎么会对大叔有看法呢?”
“我听母亲说过,二叔第二次到我家去的时候,跟我父亲商量,想以后让我,或者让我哥哥建华养他的老,当时父亲说:‘以后我还不知道谁来养我呢!’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到我家去过。”
“大叔可能说话是冲了点,不过,他也不一定就因为那件事才不到你家去的吧?”
“母亲说,八成就是那句话把他给得罪了。那时我还小,冲口说:‘以后我来养活俺二叔!’”
“是吗?这说明,你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又笑道:“你那时还小,很纯真,等你以后成了家,即便你真有这种想法,也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呀。”
“可当时我就是那样想的呀。记得二叔那次到我家去,还跟我们一起进城,给我们兄妹三个每人买了一身灯芯绒绒裤呢!”
“他用来给你们买衣服的那点钱,省吃俭用的,还不知攒了多长时间呢!”
迎面面过来一个骑车的女子,穿着一件崭新的橘红色上衣,差不多跟巧生是同龄人。她没下车,跟巧生打过招呼过去了。巧生今天穿着一身崭新的深蓝色西服,脚穿锃亮的半高跟黑皮鞋,上面露出洁净的白色衬衣领子,加上她那白净细腻透着粉红的脸面,显得端庄而雅致,俨然就是一个来自大城市的青年。不知为什么,他在她面前总感到有些局促。他只有让自己去想到跟她是堂亲关系,心里才感到自然和放松一些。
他望着西边那道山顶起伏的屏障似的山脉,说:“那座最高的山就是藏马山吗?”
“嗯,就是有白色悬崖的那一座。”
他提到五爷爷讲的那个关于金马驹的故事。她问他信不信,他说:“很多地方都有相类似的神话传说,并且跟当地一些标志性的实物联系起来。虽说故事本身是虚构的,但包含的愿望却是真实的,比如说对拥有财富的梦想。”
巧生笑了:“是有些道理,不亏是有文化的人。”她从心里敬佩他能把生活中的事物分析得一清二楚。
县里有个茂腔剧团来公社演出,巧欣搞到两张戏票。她说巧生回来一趟不容易,就让她跟建工一起去看。建工不喜欢看戏,说还是让别人去。三妹妹极力怂恿他去,说这回上演的是《赵美荣观灯》,里面有一出“唱花灯”很好看,把从古到今天下的灯全都唱绝了。大妈一时高兴起来,说:“记得里面有几句是这么唱的,什么‘小两口盖着床破面单,你也蹬他也蹬,一蹬蹬上个大窟窿。”大家都笑起来。小嫚闹着要夺巧生手里的票,被巧生一把拉开,她撅着小嘴巴说:“赶快走吧,别再回来啦,嫁个厉害婆婆拾掇你!”
“叫你胡说!”巧生红着脸上前去抓她,她尖叫着躲到母亲身后去了。
公社大礼堂里,演出慢慢腾腾地进行着,台下观看演出的出出进进,一片嘈杂,不时还冒出小孩子尖利的哭闹声。巧生说再过一会儿那段“唱花灯”就出场了。建工早就失去了耐性,突然提议到藏马山去看看。
出了村子,过去一座架在深壑上面的水泥桥,走在山下一条幽静的小道上。不一会儿,走进一片疏落的小槐树林,地上残留着一些枯叶和砂糖般的雪粒。右面一道不高的石堰,下面是一条干涸的浅浅的河床,长长的水草一律向下游方向倒伏着,被梳子梳过似的。建工感到身心自由轻松,转身看看走过来的地方,又惬意地抬头望望灰蒙蒙的天空,呼吸着山下特有的清冷而又新鲜的空气。巧生看着下面的河床和远处的麦田,说:“夏天这里一片青绿,水很清澈,有很多小鱼儿。”
“这里多幽静啊!你小时候常到这地方来玩吗?”
“小时候经常来玩,割猪草、拾柴、洗衣服、爬树……,那时候真是无忧无虑。我跟那些男孩子比赛爬树,看谁爬得最高。有人跑到我家去跟我娘说了,她就跑出来找我,老远见我爬到了最高的枝子上,就骂起来了:‘死妮子,看把你摔死就好了!’”
他惊讶地看着她说:“是吗?你小时候还很调皮呢!”
“那时候小,不懂事。我爸爸一听到我吹口哨,就知道是我进门回来了,说我就像个野猴子,没有个女孩样。”她突然笑出声来,“有一回,俺邻居有一个男孩,欺负我的同位,我就把他按倒在地上揍他。我骑到他身上掐住他的脖子,让他告饶。后来,他娘找到我家里去告我的状。”
他笑了:“听起来,简直不像是你本人。”
她带有好感地想:他那浓黑的眉毛和一笑就翘起的嘴巴,跟三爷爷和大叔他们兄弟几个简直一模一样,让人感到特别亲切。她低头微笑着说:“我对你印象跟原来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原来我觉得你……怎么说呢?就好像是挺傲慢的样子。”
“我自己没感觉到呀!你是说,我对你傲慢吗?”
“不过你这次回来以后,我感觉就不是那样了。我娘和我姐她们都觉得你很朴实,一点儿也没有城里人那种架子。上次你刚走的第二天,小嫚就问你什么时候再来,昨天还又闹着要跟着一起来看戏。”
“本来就是自己家的人嘛。”
“不过,有的城里亲戚也不是这样。去年我回来过年,在俺后面住的那家里来了一个城里亲戚,跟你差不多大,穿戴很讲究,走路都低头看着地上,唯恐把他的皮鞋弄脏了——也可能是为了让别人去注意他那双皮鞋吧?那家人说,他总爱炫耀城里人有但是乡下人没有的东西,他还看不惯乡下人的风俗,说他们城里人都是习惯怎么怎么的,故意显示出做为城里人的那种优越感……”
“我上中学的时候,班上有的同学一谈起他们自己的老家,就皱起眉头,摇着头说,我不愿意回老家去,那地方很穷,显出很嫌恶的样子来。好像如果不那样,就会被别人瞧不起。”
“你说过,你从小就一直想回来看看。其实,你对老家的人感情挺深的,这一点能看出来。”她又笑道:“不过,你要是再对大叔的态度好一些,就更好啦!你对他说话挺生硬的。”
他不愿意想到父亲。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小时候我也有过快乐的时光,但是非常短暂。母亲本来生性天真、开朗,我很容易受到她的感染。可能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她后来变得越来越压抑,脾气也不好。他们经常为了一些繁琐的毫无意义的事情发生争执和冲突,过后就是‘冷战’。他那个人,一回到家里就横挑鼻子竖挑眼,很容易被激怒。他对我似乎非常鄙视。只要一跨进家门,我就感到压抑和死气沉沉的。怎么说呢……你想象一下,一个人如果整天都处在泥泞的阴雨天里,雨又总是在下个不停,没完没了地下,看不到晴天的征兆,会是什么感觉?”
“哦!原来你对家还有这种感觉……”她本来还想要再劝劝他,让他理解大叔,但此时又怕激怒他,就没再说什么。
走到一个拱桥前,向西拐,北面出现了几间荒芜的破土房。建工说:“咱们的一世始祖当年就住在这座山的山上或者是山下呢。”
“听老人们讲,在水库边上,当年咱们那个村子里还有祠堂呢。过去到外地成了家的人,回来的时候都去祠堂祭拜祖先。对了,上次我回来,还听说有一个从台湾回来的人,到水库边上去烧纸,给这边家里的人留下很多的钱,过了几天就回台湾去了。”
“咱们家族的人,如果有有钱的在外面,回来投资发展企业就好啦!”
她笑出声来:“那倒好啦,到那时候我就回来当个工人。可惜没听说过。”
他沿着一道缓坡向上爬去,巧生跟在后面,不时穿行在稀落的矮松之间。他每与巧生拉开一段距离,就停下来等一会儿。她气喘吁吁,脸涨得痛红,前额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她向四处望望说:“小时候来过这里,可没在大年下跑到这荒山上来。我还穿着高跟鞋呢!”
“哈,这山上大概也只有我们这两个傻瓜了!”
前面出现了一道土堰。他扳着一块大石头,胳膊用力向上一撑,斜着身子上去了。巧生看看两边都是荆棘,只好抓住他伸下来的双手。她踩住石头,在被拉上去的一刹那,身子朝一边倾斜,但还是碰到他的肩上;建工向后闪去,险些歪倒。两人紧抓住对方的手,这才把身子稳住了。可是她的一只鞋子掉了下去。她抬着那只光脚的腿,脸羞得通红,头发散落下来,。建工又探身下去,捡起那只鞋子递给她,自己又爬了上去。
山顶的平地上凉风习习。山下大片的麦田与天相接,田间小道纵横,下洼村和小湾村遥遥相望。偶然有一两个爆竹声回响在空中。南面露出来的一部分水库泛着白光,就像一面形状不规则的大镜子。一块块灰云的罅隙间呈现出模糊的灰蓝色。时间似乎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在这里停滞了。
“如果这里是一片工厂,那就好啦!”巧生充满向往地说。
远处那条土路就像一条白色飘带。他说:“刚来的那天,我望着车窗外,第一次想到了自己生命的由来。”
巧生由他的话想到了建华的身世。她看着南边远处说:“大兄弟建华的家就在那个方向,有二十里路。”
“哦,他家里的亲戚还没有消息吗?”
“没有。前年时候,我爸爸还去他父母那两个村里去打听过,都没打听到。他那个小姨在东北什么地方,村里人都说不上来。要是能跟他家里亲戚联系上的话,哪怕是见个面,他心里也是一个寄托啊!”
沉默了片刻,他低沉地说:“其实,我们都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包括你和我。我们都是‘被’抛到这个家族中来的。”
“咱跟他不是一回事。不是大人们想要我们,我们才出生的吗?”
他认真地说:“可是,我们谁都自己决定不了自己,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再说,父母的结合根本上也不是由他们自己所能把握的,假如你不是出生在你当初的那个生日时辰和那个地点,你还是你吗?”
她突然发出清脆的笑声,等平静下来,又一脸迷茫地说:“不说倒也明白,越说倒越糊涂了。”
他沉思着,说:“其实,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受制于无数个偶然因素。”
她看到他那双黝黑的眼睛深不见底。她问:“什么是偶然?”
“偶然,就是凑合、巧合的意思吧?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事件,是由无数个自己所不能决定的因素相互碰撞相互影响而导至的,都是凑合而成的,毫无道理可言。这不是玄虚,因为我模糊地感觉到了,但是又无法用话语表述清楚,就像古诗上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她微笑着摇摇头:“理解不了……”
“比如说,此时,你和我站在这里,就是一个偶然,也就是说,不是我们主观上希望像现在这样就能达到的。”他在极力寻找词语,好捕捉到刚刚领悟到的那个意思,“……怎么说呢?我父亲离开这片土地,经历了许多事件,后来有了‘我’;而你本来是要去东北,反而去了我家,于是有了我们的相识,而此时,我们又站在这里。这里面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而又难以说得清楚的过程,复杂到以至于根本就说不清楚的程度,包含了在这之前数不胜数的因素,也包括我们这个家族的一切经历和你我的个人经历等等等等。”
她感到他的话充满了智慧和虚幻的色彩,展现出了一个微妙、纯净、宏阔和令人肃然起敬的精神世界。她内心颤动着,幽幽地说:“所以说,要珍惜。”
“是的。我们下生来到了各自不同的空间点上,来到了这个共同的历史时间点上,而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点,由不得我们自主选择。所以,人从根本上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下生以后,可以重新去选择他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这是他的权利和自由。此时,我又想到了,在来时的火车上,我竟然还认为,老家的人都不够安分。这样说的话,看来我是错了……”他惭愧地说。
“你这次回来看看,也就知道了。所以说,等你放了暑假,再回来吧。”说着又笑了。
“过去,我有时模糊地想,为什么老家的人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留在家乡战天斗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却要往外跑呢?当然,现实当中也有电影中那种人物,比如说巧欣。但在当时现有的体制下,也有的人,看不到希望,于是就另寻他路,寻找那匹金马驹去了。前一种人,更可贵,而后一种人,似乎更现实一些。但是无论怎样,咱们家族的人,从来都不是孬种,只不过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抗争罢了。抗争应该是人的本性吧?”
她敬佩地看他一眼,微笑着说:“每次跟你在一起说话,都感到心情很舒畅,并且,还很有收获。”
两人开始感到山上有些冷了。下山时,她摘下那副漏指的红线手套让他戴。他说不用,她塞给他,转身朝山下走去了。
巧生原来一直觉得,建工瞧不起她这个乡下亲戚,但仅仅在这短短的十天当中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在一家人谈到对他的好感的时候,她喃喃地说:“想不到他跟咱家这些人还都能相处得来呢。”建工有时见她不在家,就问她去哪儿了,她们说可能到原来的好朋友家拉呱去了,说着就要去找她回来,他赶忙说:“不用,又没有什么事。”春节期间巧生走了几家亲戚,约他一起去住在本村里的大爷爷的二儿子继忠家拜年。
明全老人想孙子来找建工。一家人围着他说: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开心,舍不得他走,明天还要一起看海去呢。巧生的母亲说:“孩子们头一回见面都稀罕不够,亲热得不得了,可当爷爷的也稀罕孙子啊!等看海回来,就让侄子回下洼,过几天再去叫他。明全老人说,他只是过来看看,只要孩子们玩得好他就放心了。
小嫚唯恐第二天睡过了头,被二姐二哥撇到家里,早早就躺倒被窝里,可一时半会儿又睡不着,心里还是不踏实。建工跟她拉钩,保证明天一定亲自把她叫醒。次日一早,她戴着围脖和红线手套,坐在二哥前面的车梁上,抓住车把,一路上脸冻得紫红。建工问她冷不冷,她直摇头说不冷。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她就兴奋地“咯咯”直笑。不知不觉就骑出了三十里路。在一个村头上下了车子推着向上走,迎面闻到了海风的咸腥味,继而看到上方一道狭长的明晃晃的水光。上了坡,只见一片白浊的水面波光粼粼,与天相接。下面沙滩上没有人,冷冷清清,水边上有一只被风雨侵蚀得发白了的木舟孤零零地反扣着。两人把车子放在一个一边堆放着渔网的小屋旁边,小嫚早已冲了下去,身后拖出一道长长的脚印。这是一个狭窄的U形港湾,全然不见繁华的景象。建工头一次见到海,喃喃地说:“哦,这就是大海吗?这就是与浩瀚的太平洋相接和美洲遥相隔望的黄海吗?在我想象中,大海应该是蔚蓝色的,汹涌的,浩瀚的,充满着无穷的力量啊!”
巧生皱着说:“这个时候可能不是捕鱼季节,村里的人都在家里闲着吧?你去过青岛吗?这里离青岛不远了,下次再来的时候坐船去青岛玩玩吧。”
小嫚在那只小木舟跟前喊他们快下去。见二哥下来了,她朝不远处一块高大的赭红色礁石跑去,一边回头朝喊:“二哥你撵我吧,你撵不上我!” 她吃力地跋涉在细软的沙滩上,不时笑着回头张望,在建工快要抓住的时候,她被绊倒了,趴在沙滩上“咯咯咯”地直笑。建工从后面把她抱起来,轮起圈子来。她两腿飘了起来,只感到天旋地转,肚子笑得都疼起来。
她站在原地看着那两个人嬉戏。她在博山从来没见他像在老家这样开心地笑过。
回来经过下洼不远的地方,彼此分手道别。建工走出一段距离,小嫚又在车子上大声喊:“二哥,明天你就到俺家去吧!”建工回过头招招手。他从心里开始喜欢上小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