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语乐文学网 > 较量 > 吴问银小说较量全部章节目录一览

吴问银小说较量全部章节目录一览

2020-11-24 04:53:05 作者:吴问银
  • 较量 较量

    共产党员张凤山带着使命从延安回到家乡文城,在码头接头时因为叛徒出卖被抓,文城地下党几乎全军覆没。在这种情况下,张凤山只好努力迷惑敌人的视线,扮作富商子弟,暗地里依然不动声色的传递信息,为保全组织作出了坚韧的努力,坚定的守住自己的使命。

    吴问银 状态:已完结 类型:历史
    立即阅读

《较量》 章节介绍

《较量》是吴问银的一部网络小说,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凤山周进,故事曲折而引人,人物形象真实而生动,视野开阔,内蕴丰厚。小说《较量》第1章内容概要: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民国26年7月18日下午2时,从上海驶向武汉的芜湖泰丰轮船.........

《较量》 第1章 叛徒出卖(3) 在线试读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民国26年7月18日下午2时,从上海驶向武汉的芜湖泰丰轮船局所属的公和号快运客轮即将在文城县城码头停靠。一个穿白西装富家公子模样的年轻人早早来到甲板上,向着文城方向眺望。他叫张凤山,文城县人,此刻回到阔别三载的家乡,虽然他脸上的表情很严肃,但眼角却掩饰不住从心底露出的一丝欣喜。

在张凤山的印象中,家乡文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翰墨飘香。如同《诗经》中所描写的凤凰梧桐一样,华丽高贵,更见品性。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非泉水不饮,非梧桐不栖。文城有座山名凤山,遍栽梧桐,或许有“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之意。父亲给他取名“凤山”,寄希望他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一个穿黑色中山装的男青年向他走了过来。张凤山目不转睛地说:“终于到家了,仿佛在梦中一样,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这叫近乡情怯。”说话的人名叫周进,和张凤山是同乡,他们从上海上船后认识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切之余交往也就多了些。几天下来,俩人成了好朋友。

张凤山感慨道:“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没想到今日未能衣锦还乡,反倒是灰头土脸地逃难回来了。”

周进说:“是啊,看来小日本的胃口不小,绝不满足于东三省,而是意图染指全中国。凤山兄,我这次回来就是号召家乡的父老乡亲,团结起来保卫家乡,你愿不愿意跟我一块干?”

“周兄弟爱国之情令人钦佩,只是凤山多年未回家,先向父母请安,再做打算。”面对眼前这位比自己小两岁的热血青年,张凤山强抑制住内心的冲动,神色平静地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小鬼子马上就要打到我们家里来了,你还能坐视不见吗?”

张凤山知道自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国民政府的军队一击即溃、丢城失地,社会上弥漫着“中国速亡论”的悲观论调。小鬼子更是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难当头,每个华夏子孙皆有杀贼之心。只是容我回家稍作安顿之后,再与周兄弟商议此事不迟。

周进笑了,说:“咱们一言为定!”

汽笛一声长鸣,公和号客轮缓缓靠近码头。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阳光仿佛从天上下的火,炙烤着大地。码头的青石板上生起了丝丝的青烟,只差没有火引子,否则大地一定会燃烧起来。

文城县码头依旧热闹非凡,行人熙熙攘攘,商贩们纷纷兜售自己摊前的货物,有卖香烟的,有卖瓜子的,有卖水果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张凤山知道对于这些求生计的人来说,虽然酷热难耐,但他们是不怎么看老天爷脸色的。

张凤山下得船来,贪婪地享受家乡这种久违的气息。他环顾四周,只见有两个农民打扮的人正在街头的一角卖西瓜,年纪小点的一边撩起脖子上的毛巾擦汗,一边大声吆喝着:“西瓜,又大又甜的西瓜!”而另一个年长的则蹲在装西瓜的独轮车头,摘下头上的草帽不停地扇风,一双锐利的眼睛东张西望。一个驮着烟盒的流动小贩向旅客走来,嘴上不停吆喝着:“香烟,有要香烟的么?”

突然,一支游行的学生队伍向码头行进,为首一位穿着灰布长衫的老人边走边向行人散发传单,张凤山和周进不禁伫足观看。

张凤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看来地下党的同志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确保接头成功,因而对接下来的事情充满了期待。

那位老人随即跳上码头前面的大石头,开始发表演讲:“同胞们:42年前,日本强行和腐朽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从此,我们失去了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6年前,‘九一八’事变爆发,从此,我们失去了东北三省的大片国土。日本侵略者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横行,无所顾忌,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惨不忍睹。这些人疯狂屠杀当地同胞,犯下了滔天罪行。如今,芦沟桥畔又响起了侵略者的枪声,平津告急!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告急!偌大的中国土地上,再也放不下一张宁静的书桌了。但是,我们能做亡国奴吗?决不!我们要站起来,中国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手里了!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枪,哪怕是赤手空拳,也要人人战死在这片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上!决不能将它拱手相让!让我们同仇敌忾,为保卫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坚决把日寇赶出中国去!”

学生们挥舞着手中的标语和横幅振臂高呼:“打倒日本!”“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同胞们团结起来,保卫每一寸国土!”

周进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嘴里叫了一声“说得好!”他指着演讲的老人对张凤山说:“那是文城中学堂的叶明义,也是我的老师,民国七年五四学潮时,他代表文城各界起草电文,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逮捕的学生。他在文城德高望重,我也是受他的影响,才投笔从戎的。走,我介绍你们认识一下。”

张凤山的眼角有些湿润,几年不见,叶明义虽然苍老了许多,但他的风骨犹存,如同寒风中的劲竹、大雪里的虬松,宁折不弯。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坚定的力量在支撑着,这种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这种场合,还是别自惹麻烦了!”张凤山脸色平静,虽然他内心如潮水一样汹涌澎湃。叶明义是自己的恩师,他的女儿叶月霞和自己青梅竹马,自己何尝不想立刻见到他们。可是,与组织交付的任务相比,这些都是他必须忍痛割爱的。他目前唯一要做的,就是接头,必须尽快和文城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把中央的精神传达下去。

“你呀,贪生怕死,就是一副软骨头,算我有眼无珠,白认你这个朋友了。”周进脾气火爆,立刻翻脸,跟翻书一样来得快。在周进的印象中,张凤山总是不愠不火,涉及时局的敏感话题唯恐避之不及。

张凤山一点都不生气,微笑着说:“小心行得万年船。”

一个卖烟的小贩走近他们,对着周进问道:“这位先生,来盒烟吧,我这里有上好的金字塔牌香烟。”

张凤山心里一动,知道这是地下党派来接头的同志,正准备说出下一句接头暗语:“请问到紫来茶楼怎么走?”突然发现远处有几双眼睛正盯着他们,让他顿时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危险向自己迫近,便强行咽了回去,将头扭向一边,假装吐唾沫。

周进摇摇头说:“我不吸烟,谢谢!”

话音刚落,几个人冲上来,将周进和卖烟的小贩摁倒在地,几支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不许动!动一动就打死你们。”

小贩低三下四地说:“老总,你们认错人了吧?我就是个卖香烟的。这年头,兵慌马乱的,总得让人有口饭吃吧?”

周进情绪激动:“你们凭什么抓人?”

一个便衣挥了挥手中的王八盒子,冷笑道:“凭什么?凭的就是这家伙,不服就赏你颗花生米吃。”

周进双手被反剪,但他不甘心,两腿乱踢,嘴上骂不绝口:“你们这班兔崽子,有眼不识泰山,我是国军的上尉,军官证就在我右边的口袋里。”

一个小特务从周进上衣右边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绿皮证件,翻开看了眼,嘴里惊讶地说道:“队长,还真是上尉,咱们是不是抓错人了?”

那个是队长的老特务说:“上头有交待,只要是接头的人,不管他是谁,天王老子也好,都一样抓起来。”

周进辩解说:“我是自己人。”

老特务冷笑道:“自己人?不是白皮红心,就是假冒伪劣,你要是没有这个小本子,老子倒还相信。你越是拿这东西来掩护,共党的可能性就越大!”

张凤山知道行动暴露了,连忙转身欲走,被两个特务在后面挡住了去路,一个特务向那位年长的特务请示:“队长,这个人怎么办?”

老特务走到张凤山面前,打量了他一番,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张凤山假装被吓得浑身发抖的样子,“长官,我是学生,这次是回家探亲的。”

老特务再一次冷笑起来,说:“共产党最早就是从学生入手,发动学生、扩大政治影响,所以你的嫌疑也不小,也不准走,跟我们到警察局走一趟。”

张凤山知道一旦进去,想出来可就难了,央求道:“长官,我真不是你们要找的人。”

老特务扬了扬手中的枪说:“你是不是我们要找的人,到了警察局就自然见分晓了。”

突然,一声清脆的枪声响起来,码头上顿时大乱。人们纷纷夺路而逃,一些烟摊、瓜子铺被撞翻了,散落得满地都是。

从迎江茶楼里跑出一个人来,气急败坏地骂道:“谁让你们开枪的?”

老特务回答说:“不是我们开枪的,是共党分子制造混乱。”

这个人见四下一片混乱,连忙指挥道:“抓住他们,如果拒捕,格杀勿论。”

枪声四起。

张凤山知道这是同志们在掩护他脱身,但是他被一个特务拿枪顶在胸口,如果强行来风险会很大,不仅会暴露自己,而且还会有生命之虞。身子虽然动弹不得,但并不妨碍他用眼睛观察四周。只见那两个卖西瓜的农民正开枪向围上来的特务还击,年长的好像对年轻的说了些什么,并推了他一把,那个年轻的在地上打了一个滚,闪身到对面巷子的拐角,从侧面向包围年长的特务射击。

特务们越来越多,从四面八方往他们那里汇集。

张凤山的心紧张到了嗓了眼,他多么希望那位年长的同志下令撤退,如果再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这时撤退,还有一线生机。

时间在一分一钞过去,每过去一钞,都有人中枪倒地。

“快走!”那位年长的一边大喊,一边连续开了几枪,将枪里的子弹全部打完。

几颗子弹从不同的方向射进他的身体,张凤山看见他的身体颤动了下,血从弹孔里喷涌而出,紧接着身子摇晃了几下,向后倒了下去。

张凤山觉得眼角一酸,有一种洪水冲决闸门的感觉。自从投身革命以来,他还是第一次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志在面前倒下,而他却无能为力。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懦夫,这样想时他心里又萌生一股冲动:“我跟你们拼了!”然而他很快就否决了这个念头,拼命只是莽夫的行为,面对强大的敌人,无异于以卵击石。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